当前位置:首页百事科技网络新鲜事2018年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8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答案 (4)

2018年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8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答案 (4)

小王数码
2018-06-08 08:21:09 电脑百事网 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冠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述,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D

解析

以……荫: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排除B和C。A永昭陵修建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

4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C

解析

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4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D

解析

纯礼并没有宴请辽使

4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我正致力去除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尽除,哪里还有宽政会成为祸患的呢。(采分点:务、 去、 岂各1分, 句意2分)

(2)愚钝之人粗鄙无知,如果以叛逆概括罪名,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采分点:村野、 蔽罪、 辜各1分 ,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老路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5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A

解析

“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5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观点一:同意。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2、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2、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