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事科技互联网+华丽的618背后:京东集团的危机与梦想

华丽的618背后:京东集团的危机与梦想

百事数码
2017-06-20 18:07:58 夸克点评 0

京东618累积订单总额达1199亿,与阿里2016年双11的GMV只相差8亿,足够震撼。要知道,2014年6月时,它的整个平台GMV不过是淘宝1/9,天猫的1/4。

华丽的618背后:京东集团的危机与梦想
刘强东

而且数据里有秘密。它传递了开放平台的价值,涉及全品类、全媒体、全渠道、海内外覆盖,还有越来越强大的金融、技术及物流等支撑体系。

当然,“全民年中购物节”并不能代表一个平台日销真实面。单纯比较GMV无法真正反映出两大平台整体版图的竞争力差异。而且,比例消长也不能证明源于互相吞噬,实际局面更多是,中国整个零售业的规模依然在壮大。

无论如何,是得承认京东的成长性。它源于不断开放的逻辑,不容轻视。

不过,相比一个节日与一堆数据,我们更愿分享对于这个公司未来一段的趋势判断。

昨日凌晨1点多,我贴了自己2014年写的一篇短文《论“短命王朝”的命运》。其实就是写给当年618的。结尾,我略微隐晦地发出警示,就是说,一个行业的成长,有它自身的规律与波动,它确实需要通过造节刺激消费,但要防止飞蛾扑火一般的热情操作,人为扭曲消费,导致波动。我想说,有时,大众反而更需要安静的消费,烛火一般的摇曳(日销)。

其实,半月前一天,我忍着连续两次丢钱包、身份证及证件的沉痛,在烈日下,与《财经杂志》才华美貌集一身的著名记者小晚老师有过几分钟的微信聊天。我们交流了对天猫与京东两大平台布局商超的感受。

随后,我跟她分享了我对京东集团未来的整体判断。

重新叙述一下,100%不精确,大致如此这般:持续看好京东开放,它的规模会壮大,生态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它面临的挑战也会很明显。比如:

1、随着平台开放,品类增加,过往标榜的品质与消费体验会面临巨大考验。阿里淘系趟过的坑它不可能完全避开。实际上,这个正在持续发生,并且会是永远长期的难题;

2、随着各业务单元扩大,它也会像阿里一样,逐渐分层、开放,甚至不排除独立出来新的品牌,输出基础设施服务。实际上,我们已经从物流、金融等方面看到这一幕;

3、京东板块越来越多,过去垂直一体化的中央集权模式,会面临考验,京东会发生明显的组织管理变革,这对它来说,是机会,也是最大的压力面。

再次强调,原话绝不可能这么有条理,不信去问小晚老师。她那么美,定会维护我的面子。再说我丢了钱包,她也不好意思不给。

老实说,过去我们对比京东与阿里时,尽管觉得京东消费体验不错,但总觉得这家公司在格局上有些局促与逼仄。这里面可能跟刘强东的成长经历与个性有关。当然这不是否认京东与刘强东一直在成长、变化。

这个618之前,阿里集团对外的诉求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它对新零售以及整个公司商业版图开始做出全新的诠释。一个偌大商业组织的阐释学,涉及商业模式、文化、市值管理、组织架构、领导力、价值观的的重新宣示。

老实说,这一段,我对京东也有同样的期待。昨日凌晨的感受是,它到了一个反思时刻,如果这次就只会沉浸618的数据里,不能站在更高维度给自身、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灌注不同于过去的诉求,接下来它可能会吃下许多苦头,它的格局也就如此了——尤其PR层面哈哈。

确实就这么来了。昨天,京东公布了刘强东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内部信,明确地发出了信号——它已站在一个转折点上,这是一个关键的裂变窗口。

好俗气的表达。其实它变与不变,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只是,持续发出的信号,验证着我们的判断,让人总归觉得,“思考”这玩意,是能让人持续活下去的,虽然有时鼻涕一把泪一把。

有必要解读一下刘强东的这封邮件。我们预判的这家公司未来趋势,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基础观点,就隐含在这里面。

刘强东的信号非常明确。这个618也是京东13岁的生日。13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少年心智巨变的周期,一个偌大的新世界会缓缓打开。

刘强东在信中明确表达了三大方面:

1、未来的京东,会定位于“中国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2、未来的京东需要时刻居安思危 ;

3、未来的京东,需要在技术的引领下开拓创新。

看上去表达有些务虚。我们觉得他回答了关键问题,似乎也回应了近期外界的质疑。而且,这三个方面有因果关联。

看我们解读下去。

关于“重新定位”。这其实是公司愿景与战略层面的问题。他说,未来的京东,将定位于“中国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将向全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将深耕零售,另一方面建立开放平台,与全社会一起分享基础设施能力。

这个阶段,很多公司都说自己做的是“基础设施服务”。阿里集团就说阿里云、支付、物流如此这般。昨天,阿里文娱板块老大俞永福重新给阿里影业做了定位,就是“中国影业基础设施公司”。

这不是偶然,而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它大规模与实体融合的进程中,不断沉淀下上面提到的基础部分。一开始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自身,如今开始大规模开放。比如京东体系里,最典型的就是京东物流。这块业务,在它去年品牌独立前,我曾断言它会进一步走向独立,直到前不久真正落实。是啊,未来,它虽然不会彻底离开京东,但会持续上演“出京东记”,接下来,它应该会引进战略资本了吧。这只是物流,京东云板块,应该也会走向部分独立。金融不用说了,已经剥离。

当然,你会觉得面孔相似,尤其与阿里。但我们认为,这个阶段,京东应该要比阿里更专注一些。你从刘强东说的,新定位是“中国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也能感受到一种阶段性目标。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限定词,“中国”与“零售”。前者肯定是它的主战场,未来多年也一定是,没得说;后者就更显得它的用心:它不会刻意复制阿里现有版图,确实也很难复制。刘强东明确地说,会聚焦在“零售”领域,那就意味着,未来一个较长周期,京东会建立更为深厚的“零售”生态。

不要觉得是语言游戏。我们认为,这是京东面向未来一个周期的深度博弈策略。如果它现在就去复制阿里系版图、亚马逊版图,或者全球其他巨头核心动向,它会失去焦点。这个阶段,京东只有更加专注“零售”生态,才有真正重塑偌大格局的能量。

这段时间,人们喜欢说“重新定位”,因为一个死去的海外专家。但切身的感受,还是许多企业家更敏感,只是他们未必掌握话语的表达。我们的感受是,京东这一变化,固然有它自身长期以来的诉求,应该也跟它几个月前挖来的战略官有关联吧。

因为,一个新的议题设置,让我感觉到京东的整个话语体系在变革。某些方面已经先于阿里。

这个词就是“零售即服务”(Retail as a Service, 简称RaaS)。很多人应该没有理解它的用心。在我们看来,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有明显的区隔,也是理念的创新。

无论SaaS、PaaS还是LaaS,都带有一点冷漠。那架势似乎这样的:来来来,哥们,我们搭好了平台或管道,help yourself to some service啦,啊哈哈。

这三个理念都是2B的,带有技术的冷漠。而RaaS,“零售即服务”,不仅面向B,更是将消费端纳入,不但亲和,还体现出一种完整的服务价值链。你体会刘强东在信里说的:“在需求端实现‘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即得’的体验升级”。

不知这出自刘强东个人定义还是背后战略官定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出色的议题定义能力。它体现了平台、通路的价值。

相对来说,阿里“五新”虽然容括更多,但“新”字本身反而有些刻意,与传统割裂的感觉。当然,阿里素来擅长战略与格局塑造,它的综合话语能力、新思维比京东云引发的关注更强烈。但从专注于新零售的RaaS来说,京东隐含的理念更新,表达也更独立。

这个词应该传递了京东与刘强东的一些自信吧。这一时刻,我们不认为他与京东缺乏格局,逼仄而局促,反而事关它的核心价值观与边界意识了。

这也意味着,京东接下来一定经历更加深刻的开放,涉及整个体系,它应该会形成阿里集团一样的履带战略。

“今天服务于京东体系的功能业务未来会逐渐模块化、市场化,从一体化走向开放。同时,各个模块之间的组合会像积木一样极其灵活,满足合作伙伴差异化的需要。”刘强东说。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