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互联网屏蔽与开放:错的终究是错的

互联网屏蔽与开放:错的终究是错的

百事数码
2015-02-10 12:44 百度百家 0

屏蔽大战再升一级:微信停掉了支付宝官网微信号的朋友圈,支付宝红包的信息只能通过图片的方式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这是双方红包大战的余波。支付宝钱包红包刚刚开通微信红包分享接口8个小时后,微信就封掉了支付宝红包的分享接口。

互联网屏蔽与开放:错的终究是错的

腾讯回应,等什么时候阿里系接入了微信支付,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其解释是,红包是好友之间的一种趣味互动,感情表达,我们绝对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近期我们会对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行为逐步进行打击。

不过,似乎除了支付之外,微其他信对竞品的接入也十分敏感。

微信陆续封掉了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三个老对手分享到朋友圈的接口。理由先是“安全问题”,然后是“涉嫌侵权”。

对于微信的做法,有人是坦然接受,如网易,还写了一篇讨巧的声明;有人则是奋起反抗,通过图片分享,群分享,支付宝红包依然活跃在微信体系内。

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其精神就是自由、开放和分享,但这些精神,在中国市场,却越来越举步维艰。

为了繁荣各自的生态圈,给用户带来便利和良好使用体验。自2010年起,以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开始放开API接口,允许其他一些应用接入自家体系,并提供账号登陆。

借助账号联合登陆和API接口,一些小应用很快就能接触到大平台数以亿计的用户,好的小企业和应用会迅速脱颖而出;对大平台来说,更多的应用繁荣了平台,服务了用户,增加了用户粘性;对用户来说,则是免去了很多麻烦,只用QQ和淘宝账户就可以登陆所有的应用,也可以在大平台内享受更多的服务。

开放给各方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其外部性,跟自由贸易情况下各国福利增加的效果类似。开放平台本来源于硅谷,在Facebook的开放体系下,诞生了游戏巨头Zynga。中国的开放平台虽然效果不如美国,但许多创业公司因此获益不少,正是因为开放精神,小公司能频频登上大舞台。

不过,中国式的开放有个特点,就是平台方利益凌驾于平台自己制定的规则之上。如果开放对增加平台方的利益有作用,那平台就会激励这样的开放;一旦应用接入者跟平台方的产品发生了竞争关系,那平台方会不顾之前的承诺,毫不犹豫封掉应用接口,以保障自己利益。

为利益忽视规则,这是中国平台方的通病,这也是有些平台方逻辑矛盾,两套标准的根本原因。

淘宝会为了独占出口而屏蔽微信链接;微信则更加过分,跟对腾讯系有冲突的业务动辄屏蔽,从封杀滴滴红包到封杀支付宝红包,无一不是在此规则指导下的举动。

为什么其他平台公司的互相屏蔽并不显眼,而微信的屏蔽为人瞩目?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分为其他APP和微信两类,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地位造成了即便它的一点动作都会影响深远。

微信已经和水电煤气一样,变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通道,微信的标准虽然是自家后院,但影响到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

在PC时代,百度在搜索方面,阿里巴巴在电商方面,也拥有统治地位,每次动作也对链条上一大批企业有巨大影响。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暂时只有微信获得这个地位。

所谓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防止用户受到打扰都是似是而非的托词。用户喜欢的是选择多样、应用繁荣,而不是处处受限,虚假承诺。以用户为中心是中国互联网界长久以来的唬人说辞,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必然能感受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口号不过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实质罢了。

利益大于规则,并不是现在才有。因为中国互联网长久以来的规则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只要最后能获得最多用户,最多变现,就是胜利者。蔑视规则获利多于尊重规则,劣币驱逐良币,遵守规则的公司被视为胆小保守,突破规则被认为进取有野心,丛林法则逐渐形成。

这并非某一公司的特性,而是一个通病。今天因为规则破坏而受损的公司,可能明天会为了利益同样的手法去破坏规则。

著名科技自媒体信海光大师说,别指望单靠微信封杀就解决版权问题,也别依赖单靠阿里痛下杀手就解决假货问题,这本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向巨头让渡了责任的同时也放弃了权利。

那用户和小企业(以及那些在某些情况下弱势的大企业,如社交领域的阿里)能够要求大平台自己遵守规则吗?那样会造成微信等超级APP拥有更大的权力吗?

著名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记者李翔老师撰文说,我见过很多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却总是抱怨人们持有单向度的成王败寇的价值观;那些在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家,又总是在谈论他们多么项目硅谷的创新氛围。这个环境中的胜利者对这个环境竟也是不满意的。

错的终究是错的,哪怕你从这个错误中得到好处也不能否认这个事情的性质。愿我们在迈向开放、自由和共享的互联网道路上跬步前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