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NASA为何总能把宇宙探索变成大众话题:炒作

NASA为何总能把宇宙探索变成大众话题:炒作

小王数码
2015-09-30 08:34 互联网 0

即便你不看新闻,也很可能从社交媒体上知道了昨晚NASA发布了火星新发现。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聪明人懂得如何吊胃口。美国宇航局NASA显然深谙其道,它每次惯用的方法,就是公布之前先发条预告。这一次,在NASA于美国东部时间28日11点半在华盛顿总部召开记者会之前,它又向公众放出小风:我又有大发现啦,这次关于火星。

真正的结果还未公布,NASA已经凭借制造悬念登上社交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头条。它在Twitter上写道:“火星越来越有趣了,想要了解详情请看11:30的NASA TV”。

几个小时后,它又发出新的Twitter:“火星被解密?周一东部时间11:30直播见。”

在这一封一封暧昧不清的预告距离直播开始的空当,实则正是公众的遐想时间。忽然激动起来的设计师们特地设计了火星住宅,人们要移民外星球的欲望又一次被NASA调动了起来。

直播完成后,NASA终于公布了自己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痕迹的消息。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为了更好地达到造势的目的,NASA开通了Twitter问答环节,只要用户们使用#ASKNASA标签,就能向NASA提出有关火星的疑问。

从问题来看,可不是所有人都怀抱着科学探索的心态的。

“我要去火星了,NASA带我飞吗?”一位叫Kathe McEvans的用户提问道。

还有人问:“发送一台3D打印机去火星,利用当地矿产远程造东西可行吗?”关心政治的也有:“你在上面找到希拉里克林顿消失的邮件了吗?”

这些脑洞都还好。其实出现最多的问题是:“为啥外星人不和我们说话呀?”

至于NASA有没有一一回应,那就不得而知。但起码,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或诙谐或戏谑,都使得这场掀起舆论大潮的发布会圆满成功了。

这一次,距离上次公开开普勒“地球恋人”还没到两个月,整个过程如出一辙。最大的共同点是:要说这两件事在天文领域有多大影响,普通民众其实有多关心呢?答案真是不一定。因为从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大家最关心的并非是科学的物理算法,依然还是那个暂时还然并卵的渴望——“外星人,约吗?”。

凑热闹的传播,其实更像是一场虚假的狂欢。对于NASA这样的科学机构来说,想从民间获得科学灵感的可能性太低。他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发现拥有更大的公众影响力和认可度。

这和NASA定位公共教育机构,而非商业机构有关。引导年轻人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是它的基本职能,而年轻人们毫无例外地更多聚集在社交媒体,而非传统渠道上。

因此,通过利用人类对未知的浩瀚宇宙的向往,NASA长期依靠社交媒体来赚足眼球和关注。相对比传统的渠道,社交媒体更自由,人们的想象空间更大。

而此时,提前放出预告就可以引导话头,让人们以为事实是他们想象的样子。同时,NASA还可以从人们的评论中得到最有用的营销讯息,以供正式的发布会后使用在后续营销中。

NASA为何总能把宇宙探索变成大众话题:炒作

比如Kepler-186f。虽然真相是要想移民到开普勒星需要5亿年,这根本就是个坑,但看看NASA怎么描述的:和地球相似度高达98%,是和地球最像的星球!

它不提距离遥远,也不提其实还未确定地表有没有液态水这件重要的事。人们却都和被催眠了一样:“多么孤独啊。”无数的人们联想到了爱情,还有人说那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弟弟。

建立人类和宇宙的情感联系,是NASA玩转社交媒体的关键。它会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渠道。比如,在NASA首次抵达冥王星最近的位置并拍下照片后,NASA没有选择Twitter,而是迅速在Instagram上发布了冥王星照片,照片上还有一颗硕大的心型图案。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