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脑电脑资讯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2)

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2)

百事数码
2013-01-05 18:31 太平洋电脑网 0

IPS来了,CRT还能留么?

直到2010年,还有人在宣传CRT相对LCD的优势,而且如笔者父亲一辈人也还是偏好CRT的那种色彩,然而国外CRT早已停产,今年国内最大的CRT上游厂商也已经出现巨额亏损,CRT的时代看来真的要结束了,笔者只能怀念下那“嗒”一声的日子……

编辑点评:液晶显示器最终取代了CRT显示器,但却不是因为色彩之类参数方面获胜,而是因为使用液晶显示器,我们不再需要矫正形变或天天消磁,硬件更傻瓜化懒人化,使用门槛低了,而另一方面,液晶另一优势就是,它真能随身带着逛街,液晶可以用在MP4、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而CRT只能是电脑电视,产业优势一比就出来,因此毫无疑问液晶会取代CRT.

-----------------------------------------------------------------------------

针对网友在评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这里进行集中回答:

1、4楼,局域网传文件很快,怎么不用路由器?

PConline编辑回复:当时个人多台PC或者PC+其他连入互联网设备的情况不多,所以路由(还是有线)只是在大学宿舍或者出租屋比较普及,其他一般用户都是直接桌面一个快捷方式拨号联网的。

2、43楼,怎么不用刻录机?硬盘转接/适配器?

PConline编辑回复:貌似有个COMBO,不过太折腾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一线城市”,当时笔者要买个好点的空光碟不仅花钱,还要跑大老远。此外就是银两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一次性使用,舍不得花钱买光碟,更舍不得买转接器,这是当年的学生用户嘛。

-----------------------------------------------------------------------------

2每月总有几天不方便,IDE硬盘回顶部

每个月总有几天让你不方便,IDE硬盘:

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IDE硬盘的“大容量”梦

IDE在90年代是“大容量”的象征,虽然很多用户可能都不熟悉其硬件的结构,不知道昆腾火球,不知道迈拓,但是可能都遇到过因为IDE限制而带来的故障,而且也应该体会过当时软件限制带来的各种纠结。

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跳线,麻烦的跳线

IDE接口比较占用空间,其数据线像条海带,一个接口能接两个设备,而麻烦的是,用户需要手动设置跳线连接来区分“主设备”和“从设备”,基本上所有IDE硬盘光驱身上都会写有跳线怎样设置,不过很容易忽略或被忘记,比如笔者就曾经因为没有正确跳线搞到系统怎么也无法正常启动,纠结大半天才发现是跳线帽掉了。

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2.5寸/3.5寸的IDE互不兼容

笔者2006年时就在用笔记本,有时需要传个游戏安装包给台式机,却发现这很难,由于2.5寸和3.5寸的IDE硬盘互不兼容,笔记本硬盘不能直接接到台式机上,因此笔者只好用WinRAR把文件分割成n份,用小容量U盘一份一份地传到台式机,然后再来解压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这在当时而言非常耗时,也让笔者非常纠结,那时还真想有个DVD刻录机。

电脑爱好者必看 PC玩家细数14年搞机血泪史

每个月磁盘碎片整理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