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阅读经典美文关于人际交往 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 (2)

关于人际交往 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 (2)

百事数码
2018-03-14 11:28 电脑百事网 0

关于人际交往 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

4、不要被他人情绪左右,学会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谈话中,沟通双方的情绪状态是互相影响的。

沟通中如果介入负面情绪,会让谈话变得非常棘手。沟通时,处理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沟通水平。

沟通低能儿,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低下,情绪阴晴不定、言语冲撞无忌,沟通稍遇不顺就浑身敌意,无论和谁相处,都容易搞出最糟糕的局面。

普通的沟通者,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容易被对方情绪牵着鼻子走。对方友善,他就友善,对方产生负面情绪,他也产生负面情绪,践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但沟通高手不一样,沟通高手知道负面情绪只是表象,就像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需要食物,每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不成熟的沟通者把负面情绪理解成攻击和敌意,总是急着跳出来辩解和反驳。但成熟的沟通者把情绪理解成需求的表达,所以不管是雷霆之怒,还是抱怨批评,他们始终可以保持风度。

他们之所以心平气和,之所以不会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不会用负面情绪对抗负面情绪,是因为他们懂得跳过情绪,去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5、别用临时和群发式的关系维护,伪装的殷勤真的没用

我们都不喜欢临时抱佛脚的社交,不喜欢那个平时僵尸粉一样的微信朋友,上来就要我们帮忙点赞、投票、填问卷、买他在朋友圈卖的产品;不喜欢那个八百年不打交道的同学,要结婚收份子钱了才找你客套。不喜欢那个平时很少往来的亲戚,需要借钱才把你想起。

关系是需要培养和维护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不想在过程投入时间、精力、感情、资源,却一味索取,只想要单方获益的结果,即使能一时得逞,也不能一世得逞。

这是不断强调的社交原则,因为临时抱佛脚的社交不仅无效,还让人反感。因为没有人会把有求于自己才大献殷勤的人,当做真正的朋友。

无差别的关系维护也是无效社交。

最典型的社交行为是群发节日祝福短信。一年365天,不论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是放假的大节日还是不放假的小节日,都能看到群发祝福短信,到了春节前后,更是泛滥成灾。人们对此反感之意日盛。

明明知道群发的拜年短信,就算写满文采飞扬的吉利话,也一点温度都没有;明明收到毫无诚意的群发内容自己的内心也是拒绝甚至反感的,为什么还要跟着大家认认真真地走形式呢?

人们认为是“人脉”二字在作祟。群发短信如此泛滥并非偶然,中国人听到“人脉”两个字眼睛是会放光的,所有人都以维系一个庞大的朋友圈为荣,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就采用了群发的方式来维护关系,却不知这种不分对象,无差别的方式,其实是无效社交。

别用临时和群发式的关系维护,伪装的殷勤真的没用。

关于人际交往 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

6、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情商最低的表现

毫无疑问,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很多人拎不清楚,以为沟通能力强就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这真是大大的误解。其实交谈的常胜将军,往往是最糟糕的沟通者。

因为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思想交流,也不是为了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战胜别人。和这样的人相处非常累。

我曾经也是个“雄辩症”患者,花了很长时间才克服“语欲胜人”的毛病。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被同学拉着去报名了院辩论队的选拔,本来兴趣了了,可是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视频,就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结果几场选拔赛下来,我不但没入选,还染上了“辩论赛后遗症”。我不再参加辩论赛了,可是生活里所以的问题好像都成了我的辩题,只要被我揪住,我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我条件反射式地质疑、反驳、寻找漏洞,我攻击、诡辩,总想压别人一筹。我仗着小聪明仗着口齿伶俐,总是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定要把对方逼到墙角才肯罢休。

可惜,当时的我根本没发现自己有多讨厌。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我倡导的沟通风格是:“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攻击、被逼着认错。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不是真正的思想交流,还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亲密关系中,女方常常要逼到对方低头认错才肯罢休。道理上到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她要的是态度,对她来说,每一次吵架都是一场“你到底爱不爱我”的测试。

而男方常常是个认死理的,喜欢就事论事讲道理,一定要说出个是非对错来。

如果谁也不肯退让,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干戈。

每一次吵架都是对感情的消耗,结果在一起的日子给对方制造的痛苦比幸福还多。所以在亲密关系里,总想着战胜对方,吵赢对方,证明自己正确对方理亏,只会换来双输局面。

这种喜欢占上风的欲望,却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关于人际交往 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

7、人际交往最大的忌讳,是交浅言深

“交浅言深”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崔骃传》 ,原句是:“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意思是说,与交情浅的人深谈,是愚蠢。大文豪苏东坡上书给皇帝,也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可能是前车之鉴太多,“交浅言深”成了人际交往的忌讳,被过来人不断地告诫给后来者。

交浅言深这种社交策略奏效吗?当然奏效!这几乎是每个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本能。连小孩都明白,交换过小秘密的小朋友会和自己更亲近,和其他普通同学不一样。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交浅言深呢?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你无法控制隐私暴露的风险。

很多人对“与人交往,切莫交浅言深”这句话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因为曾经被人背叛。比如,和某人说了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转头就众所周知;

我说:话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口之后,就是它的奴隶。隐私一旦暴露就有风险,你管不住别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其次,拎不清关系,分寸感差,是社交毒药。

舒服的沟通,前提是理清楚关系和身份。亲疏远近有别,每个人理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知道该说什么话。

说的口无遮拦就成了不合时宜。

曾有一个女同事,竟然和我说起和男朋友的床事细节,我感到极端尴尬,只好委婉地提醒她有些可以和男朋友说的话不可以告诉闺蜜,有些适合和女生朋友分享的私房话不适合告诉男友。

问的交浅言深,就成了越界的刺探。

典型的中国式长辈,俗称三姑六婆,就是典型的理不清关系。明明是几年不碰面的极其生疏的远方亲戚,非要自以为热络地盘问你每个月赚多少?对象家境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房子买哪里?句句引人不适却浑然不知,还留一句“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才走。

不止三姑六婆,不在少数的人,你明明和他特别不熟,他偏偏不依不饶地探听隐私。但说到底社交就是你来我往,一厢情愿是无效的。

第三,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触碰雷区。

交情浅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彼此不够了解,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交浅言深容易碰到雷区。

公认会说话的蔡康永建议,两方面的话题不要触碰:

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方说: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等。

第二,是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比方说支持哪支球队、讨厌哪个明星、信哪个宗教、是否素食、支不支持吃狗肉等。

有些东西,等交情深了再讲,真的不迟。

关于人际交往,30岁之前必须拎得清这七件事,因为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拎不清。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阅读全文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